百名记者探寻绛州古城文脉传承

2025-01-24 21:16:57admin

百名记者探寻绛州古城文脉传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绛州大堂。百名 武俊杰 摄

  中新网运城6月20日电 (杨佩佩 范丽芳)“走在绛州乐楼听蒲剧,记者绛州厚重的探寻历史文化感扑面而来,仿佛置身千年之前,古城感受到文化是文脉绛州古城的血脉和根基。在参观的传承同时,我将用自己的百名镜头和文字,将这些历史遗迹和大好河山传播出去,记者绛州让更多人看到新绛、探寻爱上新绛。古城”20日,文脉来自《黄河时报》的传承记者王晨赞叹于绛州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

  当日,百名“百名记者走进绛州古城”活动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举行。记者绛州来自中央驻晋、探寻中央驻陕、中央驻豫以及晋陕豫省、市、县等主流媒体记者行走于绛州古城,听晨钟暮鼓、观历史名迹、赏戏曲佳音,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文脉传承。

记者了解当地的文创产品。 武俊杰 摄

记者了解当地的文创产品。 武俊杰 摄

  新绛县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新绛古称绛州,春秋时期为晋国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之一;隋开皇三年(583年)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新绛县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高飞娟介绍,该县范围内拥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72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

  “在文物活化利用方式创新上,我们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积极借鉴外地经验。”高飞娟说,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探索,意在让文物“活”起来。

活动期间,记者们还前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 武俊杰 摄

活动期间,记者们还前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 武俊杰 摄

  其间,百名记者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绛州三楼(钟楼、乐楼、鼓楼)。三楼并峙,呈“鼎”形排列,钟楼在南、乐楼在东、鼓楼偏北。钟楼始建于北宋,鼓楼和乐楼现存木结构均为明代遗构。

  穿过鼓楼门洞不远处,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绛州大堂。其始建于唐代。大堂面阔七间,现存建筑为元代重建遗构,全国州衙正堂通例为五间,绛州大堂独为七间,全国少见。

  目前,绛州大堂遗址考古发掘6300平方米,发掘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建筑基址遗存,及陶片、瓷片、铁钱等文物一万余件。

记者们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文脉传承。 武俊杰 摄

记者们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文脉传承。 武俊杰 摄

  与绛州大堂相连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隋代州府园林——绛守居园池,其创建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唐、宋、元、明、清均有重修,虽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园池的地形地貌仍保存较为完整。

  厚重历史积淀和众多文物遗存,是新绛县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如今,当地整合资源,挖掘州府衙署文化内涵,打造了由绛州大堂、绛州三楼、绛守居园池等组成的绛州署景区。

记者参观中国现存最早的隋代州府园林——绛守居园池。 武俊杰 摄

记者参观中国现存最早的隋代州府园林——绛守居园池。 武俊杰 摄

  绛州署4A级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是2023年新绛县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新生介绍,当地正在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如,配备导游无线讲解设备、完善智能语音讲解系统、启动智慧景区平台项目。该县还印发了旅游指南手册,加大对讲解员培训,并丰富游客文化体验。

  活动期间,记者们还前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观赏寺中所存的唐代碧落碑,碑文书写特异,笔法工整,为书法珍品。

  龙兴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观”,其建筑布局独特、结构科学,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现仅存大雄宝殿和龙兴寺塔,为元、清遗构,东西廊房及山门系1991年新建。

  • 文章

    582

  • 浏览

    58914

  • 获赞

    4885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相关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