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护士”试点满月效果甚微 政策的配套和行为规范亟待跟进

2025-01-24 22:45:20admin

摘要:打开手机APP手动下单,网约护士即可呼叫护士到家中提供打针、试点甚微输液、满月换药等服务,效果行这一悄然兴起的政策“网约护士”模式终于获得官方认可,并且开始试点,套和如今,规范跟进该模式试运行接近满月,亟待运行效果如何?网约护士

“网约护士”试点满月效果甚微  政策的配套和行为规范亟待跟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实习生 陈宝枫 北京报道

打开手机APP手动下单,即可呼叫护士到家中提供打针、试点甚微输液、满月换药等服务,效果行这一悄然兴起的政策“网约护士”模式终于获得官方认可,并且开始试点,套和如今,规范跟进该模式试运行接近满月,运行效果如何?

“我们医院目前只有电话回访服务,暂时没听说过有人在网上约护士的。”近日,北京某三甲医院实习护士小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听过这类模式,但是,至今周围还没有发现实践的案例。

记者后续采访了北京某大学护理系的另外几名医护人员均表示,“听说过网约护士,但是身边没有网约护士。”

“网约护士”实质是“互联网+护理服务”,即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由护士上门为群众提供护理服务。不难想象,“网约护士”针对的主要是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群体,对他们而言,能够独立去医院排队看病实属不易。

对于这类模式,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只不过,推进起来尚且面临着一些障碍。

“之前有的医院护士做上门服务,医院都给开除了。”中国护理之声总编李冰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许多护理管理者还很封闭,不愿意让自己的护士到外面兼职。一是医院从自身管理需要怕影响工作,担心出现安全问题。二是也有对政策不了解,不能融入市场的原因。

信息不对称,“网约护士”较难推进

2月12日晚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下称“《方案》”),确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6省市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试点时间为2019年2月—12月,其他省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选取试点城市或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方案》提到,“互联网+护理服务”重点对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方案发布至今,接近满月。记者通过梳理发现,目前含有“网约护士”服务项目的app中,“医护到家”用户版与护士版共累计9万人次下载,而“点点医”和“金牌护士”共累计下载1.7万次与4000次。可见,“网约护士”还未普及。

同时,截止2018年,作为首批进入网约护士平台的app之一“医护到家”,从2015年正式上线起,注册护士累计近6万名。而据国家统计局今年二月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全国注册护士达412万人。“医护到家”app平台中的注册护士量仅约为全国注册护士总量的六十八分之一。

除此之外,用户在界面中不能主动选择护士,护士资历看不到、不过关等问题,也需平台方面继续优化。记者从5,6家提供“网约护士”服务项目的平台中观察发现,大部分app只能选择“输液”、“打针”等服务内容,但却看不到服务护士的资历、身份信息。只有“点点医”app有护士的排行榜,会将护士姓名、年龄、所在医院、服务次数等信息公布在平台上,用户可以主动选择护士。

“这是不方便透露的信息,属于平台规定的隐私,无法透露。”“医护到家”app的客服在谈及用户在选择服务项目中无法看到护士资历问题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述道。

“平台应该让用户看到护士的能力描述或者评价指标,要不然用户怎么选呢?”常年从事护理工作的雨女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台应该为用户提供护士部分信息。

不过,部分信息的不透明也有着它的无奈。比如,雨女士也表示,好多医院不愿意让自己的护士出去兼职。因为,如果护士在外面挣的钱比在医院挣的多的话,护士的流动性就会增大、离职率会增加。现在金钱导向还是很明显的,平台不公布护士信息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了解平台是否公布护士信息的同时,记者还发现,目前“点点医”app已为公布出来的护士评出等级。该平台根据护士公布的资历为平台护士评出“新人榜”与“好评榜”,按照护士擅长的项目,收取不同费用。比如同样是美白针,就有130元、150元和180元等多种价位。

“这种护士分等级的就很好啊,就跟米其林餐厅分星级一样。技术上的事情真是千差万别,它是一种感官体验。实际上每个人打针的流程都是一样的,但是服务过程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雨女士笑道。

供需不匹配,“网约护士”未来可期

除了平台本身的问题,“网约护士”的运行依然存在管理、技能、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和风险。

“同管理者一样,部分护士也因有‘网约护士’风险大等观念,迟迟未行动。比如,小到这一针扎下去滚针了,你们通俗说是鼓了、没扎上。大一些的,比如说老年人病重、在操作过程当中出现了生命危险之类的,这个责任就会很难界定了。”北京某大学护理系主任高老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120急救等系统的医生、护士有时候还会遭到家属或者病人的不公平对待,更何况孤身一人的网约护士,风险性还是很大的。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多数“网约护士”服务平台都已为护士与患者提供免费投保服务,将其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

除了风险因素外,作为平台主要服务对象之一的老年群体在新鲜事物上接受能力慢等因素也制约着“网约护士”的普及。

“预约的服务大部分是老人的子女,老人自己预约的少。”不过,李冰老师表示,一些服务单位已经开始为老年人做相应的培训和引导,同时,也将加大对“网约护士”的培训力度。

据李冰老师介绍,目前“网约护士”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医院为主导的,医院或是其成立的延续护理服务中心利用互联网平台统一接单,护士在上班时间完成上门护理服务。不过,这种形式的服务对象多为其医院出院的病人或者是社区有需求的患者。“金牌医生”客服就曾向记者表示,该平台目前有以社区医院为形式的护理站的全职护士,也可进行上门服务。

另一种是以平台为主导的,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在平台上注册,经过信息审核、考试、培训等流程后,成为一名兼职的“网约护士”。

“要想让上门服务可持续发展,两种模式都要有。”李冰称。

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1日公布的2018年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接近2.5亿,占总人口的17.9%;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亿,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万左右,老龄化趋势明显。

而与医疗健康高需求和个性化相对应的,则是每千人口拥有护士人数2.74人的比重、医疗费用上涨、住院日缩短等供应不足的现状。供需不匹配,使得人们对“网约护士”这一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群体的需求激增。

“目前发达国家社区及居家医疗服务已占到医护人员总体的50%。与之相悖的是,在中国,目前‘网约护士’仍处于试行阶段。中国是很保守的,好多项目都不敢开,像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的服务项目都比我们广多了。”不过,李冰表示,市场是个性化的,未来“网约护士”可能会依据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拓展更多的服务项目。

显然,“网约护士”满足了百姓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的配套和行为规范,将决定产业的未来走向。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 文章

    5442

  • 浏览

    52

  • 获赞

    62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相关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