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基层体校如何栽培出“冠军苗子”?

2025-01-24 19:26:16admin

泉州晚报记者 吴宗宝 吴聪伟 通讯员 郑其全 实习生 陈雨渟 一届奥运,冠军苗子三枚奖牌。泉州泉州基层体校如何栽培出“冠军苗子”?基层

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1公斤级冠军李发彬、羽毛球混双冠军黄东萍、体校男子体操团体铜牌林超攀……连日来,何栽泉州籍的培出3名奥运选手接连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摘金夺铜、连传捷报,冠军苗子取得2金1铜的泉州战绩,这也创造了泉州籍选手参加奥运会的基层历史最佳成绩。

基层体校作为体育人才的体校“第一关口”,如何发现、何栽培养和输送“冠军苗子”?培出近日,记者前往培养出2名本届东京奥运会冠军选手的冠军苗子南安市体育学校,一探究竟。泉州

“选好苗子,基层就是成功的一半!”

7月30日下午2时许,走进位于府前大道的南安市体育学校时,看到一张醒目的红色大海报,上面写着“热烈祝贺我市运动员黄东萍代表祖国出征东京奥运会”,这已经是7月份该校举办的第二场奥运会观战活动。

“东萍加油!中国必胜!”在观战的教室内,一群身穿红色T恤的小学生举着国旗和加油海报,早早地坐在前排的座位上,为即将出战的师姐黄东萍呐喊助威。该校年仅7岁的学生王逸杨激动地说道:“发彬、东萍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他们学习,争取长大后拿个奥运会冠军!”

这座占地155亩的县级业余体校,凭什么能够诞生泉州籍运动员首枚和第二枚奥运会金牌?南安市体育学校校长杨再发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学校不断深化体教融合机制,突破招生选材难题,坚持走体教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夯实育才基础,提升体校的综合实力,确保优秀体育苗子‘选得进、留得住、送得出’。”

“选好苗子,就是成功的一半!”杨再发表示,学校坚持选材第一,每年都会组织全体教练员深入各乡镇小学“选苗子”,“初选的苗子要集中到学校进行短期集训,经测试、文化考试、体检、面试,再择优录取。像李发彬就是我们学校举重教练王德兴到南安龙门小学挑选‘新苗子’时发现的。”

“当时进来后,这孩子的天赋很高、勤学好练,校领导都认为是棵‘好苗子’,要重点培养。”回忆往事,王德兴历历在目,他介绍,“进入学校后,发彬一边认真读书,一边体育训练,每天清晨就跟着其他20多名运动员在一间破旧的铁皮房里做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基础性训练。他不仅体育科目进步快,文化学习成绩也不赖!”

20年后的夏天,李发彬在东京以313公斤勇夺冠军,并打破该级别挺举和总成绩奥运纪录,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王德兴成就感满满:“事实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他就是棵‘好苗子’!”

创新探索网点校建设模式

7月30日下午摘得东京奥运会羽毛球混双金牌的黄东萍,也是从南安市走出来的。把时间轴拨回到2002年9月,黄东萍进入南安市体校设在国专中心小学的羽毛球训练班,师从启蒙恩师黄建红。经过3年的培养,她成功被学校输送至福建省少体校。

“探索网点校建设模式,是我们办校的新思路,有助于推动项目训练进校园,优选后备人才,黄东萍就是通过这一模式培养起来的。”杨再发介绍,“这种模式由学校派出教练员,在具有传统项目基础及一定训练条件的学校建设训练网点,不断巩固业余训练。在网点校训练的运动员,通过基础训练、培养兴趣,好的苗子可以向上输送,其他的运动员则升入普通中学学习。”截至目前,该校现已完成击剑、射箭、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田径等10所网点校的建设。

在训练过程中,学校根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各项指标要求,对计划、总结、选材、大纲考核、技术档案等常规进行规范要求。各项目教练员全面加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训练,根据运动员的不同年龄、性别、水平、特点,合理安排,区别对待,力争训练科学实效,为运动员输送到上级体校、体工队打好基础。在运动员输送后,教练员会持续跟踪输送运动员情况,了解运动员训练情况和思想动态,尽到保驾护航的责任。

“榜样的力量也特别重要!”杨再发补充说,“比如,李发彬每次回乡探亲的第二天,总会马不停蹄地到母校的训练场,与教练、老师、队员交流经验。在交流中,教练技术不断提升,同时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我们也积极组织教练、运动员参评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激发他们爱国奉献的热情。”杨再发说,多年来,按照“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积极输送、不断提高”总要求,已经持续向上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涌现出陈海威、黄东萍、李发彬、黄少坤、王乌品、陈冰冰、叶泳涛、许燕茹、戴伟斌等优秀运动员。

南安市体育学校的培养模式,是泉州基层体育学校的典型之一。近两届奥运会,泉州运动员参加人数始终保持在4名,参加的项目在不断扩大。其中在第32届东京奥运会有击剑陈情缘、体操林超攀、羽毛球黄东萍和举重李发彬。

泉州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吴忠溪介绍,泉州体育秉持实现奥运争光计划、为国家为家乡培养奥运选手的目标,不断加大后备竞技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泉州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场上成绩斐然。其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力度,由原来的集中训练调整为项目下沉基地校,教练跟随项目进校园;引进优秀高水平教练员,充分发挥教练员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伯乐”作用。

泉州市委人才办主任傅鑫表示,体育人才是我市社会事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持续通过人才“港湾计划”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健康泉州”建设,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均衡发展、快速发展的同时,持续鼓励基层积极向上输送优秀运动员,激发运动员在赛场奋勇拼搏、勇争第一精神,用最好的佳绩奉献祖国、回报家乡。

  • 文章

    2448

  • 浏览

    47732

  • 获赞

    99796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相关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