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地铁被诬偷拍”事件,何以酿成半个月网络审判

2025-01-25 01:27:39admin

(人民视觉/图)

事件发端于2023年6月7日11:39,次地张某在微博发布一段内容,铁被称广州地铁8号线上一个“猥琐老头”盯着自己,诬偷并将手机镜头转过来偷拍。拍事判

在文案下附带的酿成视频里,一位身穿白色方格短袖、月网搭配黑色短裤的络审中年大叔,蹲在张某脚边盯着手机。次地张某问他:“你刚才是铁被在拍我吗?打开你的相册。”

这条“抵制偷拍”的诬偷微博引起一些网友共鸣。但很快,拍事判事情陡然急转。酿成官方回应,月网当事男子并无偷拍行为,络审双方系误会,次地事发当天已达成和解。自此,张某的名字数日霸榜热搜,其读书的高中、本科、硕士学校,以及实习企业一同卷入舆论漩涡,接受大众的审视。

南方周末记者向张某发送了采访请求,但截至发稿尚未回复。她已将自己各个社交平台账号上发布的内容全部删除,仅剩一条对当事男子的道歉声明。

2023年6月21日,张某就读研究生的四川大学发布通告称:张某存在违反大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教学管理规定的行为,考虑到张某已经公开道歉,且取得对方谅解,本着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学校给予张某留校察看处分,以及留党察看处分。

从肇起到息声,不过一周左右。单看起因,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受访者眼中,无一不觉得这是件小事。但张某或许没有想到,自己一个举动会击中如此庞大的社会情绪,这种情绪仿佛水底庞大的怪兽一样,突然跃出水面反噬了她,事件走向完全失控。

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了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以及法学界相关人士,剖析这场本不起眼的摩擦,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今天这个局面。

“弱者”与“强者”

唐映红不记得第一次刷到“地铁偷拍”事件新闻是在哪一天,因为这起普通的社会新闻,混在信息洪流里显得再普通不过。

左右一条信息去向的,往往是各大资讯与社交平台的算法。与唐映红一样,全国超十亿网民每天无时不刻都在接受算法的推送。据心理学作家唐映红长期观察,性别、贫富、权力三方面矛盾,都能够刺激到网民“最紧绷的神经”。

张某的视频和后续进展,尤其击中上述前两个流量密码。

6月9日,在广州地铁工作人员回应双方系误会后,张某的微博就“炸了锅”,原本只有保护女性权益的人跟帖,突然涌入大量替当事男子“打抱不平”的网友讨伐张某。张某在社交平台反问来者:“如果他真的没有偷拍,他为什么不发声?”

“因为他不会发声。”不少网友这样评论。6月11日,当事男子的儿子邓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后,当事男子的身份标签跃然网上: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

事件走向从“女性抵制偷拍”,突然演变成“精英欺负农民”。摆在大众眼前的“事实”是:一个擅长使用社交平台制造话题的名牌大学研究生,在网上挑起争端,侮辱一

  • 文章

    98112

  • 浏览

    939

  • 获赞

    69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相关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