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刷脸取款”探秘:红外、限额、人脸识别

2025-01-24 22:54:19admin

前言: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中国农业银行与云从科技合作,农行面向全国2万多个分支机构推出“刷脸取款”,探秘深入到广大县乡镇,红外让百姓真正享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限额便利。
 
  “说好的‘刷脸取款’!为什么我取不出来!识别”“因为你输的刷脸取款是老公的信息啊”
 
  大家都知道四大行在应用新技术方面非常谨慎,农行为什么要做四大行中第一个全国应用“刷脸取款”的农行“刺头”?强化用户体验,提升线下网点智能化水平,探秘加快网点的红外服务效率,向无人值守前进。限额
  农行“刷脸取款”并非智能化的全部,它的识别主要价值,在于以人脸识别术为数据入口,刷脸取款构建用户画像与金融行为习惯,通过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打造自身的金融科技核心。
  这符合中国农业银行尚贤用能、绩效为先的风格,以“新技术”推动更好更快的取款与交易流程,实实在在体现“刷脸取款”新在哪里,又在哪些方面从客户角度来考虑。
  1、三大看点区别以往“刷脸取款”
  据农行软开中心人脸识别项目负责人张吉介绍,在“刷脸取款”之前,农行已经在超级柜台业务采用人脸识别。在包括个人开卡、电子银行签约、账户挂失、密码重置、个人结售汇、理财签约购买等8类52项产品中进行应用。
 
  此次“刷脸取款”,农行充分吸取了经验,与以往技术相比有三大看点:
 
  看点01红外双目摄像头活体检测技术提升安全等级 
 

 
  活体检测技术是保障人脸识别技术安全性的第一道屏障,用以防止恶意用户采用照片、面具、假人甚至是视频伪造真人,欺骗系统。
 
  常用的活体检测技术是动作检测,检测时会随机要求用户进行抬头、低头、左转、右转、张嘴、眨眼等动作,系统对用户完成的动作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为真人。
 
  这种常用活体检测技术安全系数较低,有被攻破的可能性。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主持人使用专业视频处理软件展示合成后的人脸,并通过外部输入控制合成人脸的抬头、低头等动作,成功地对人脸识别进行了破解。
 
  农行采用安全度更高的红外双目摄像头活体检测技术,同时实时采集近红外和可见光两种图像,通过分析人脸皮肤的纹理及微小动作带来的规律变化进行活体检测,可以有效防范攻击,准确度高,识别时间短,不需要用户配合,极大提升了刷脸取款安全等级和用户体验。
 
  我们知道,不管是可见光还是红外光,其本质都是电磁波。我们最终看到的图像长什么样,与材质表面的反射特性有关。真实的人脸和纸片、屏幕、立体面具等攻击媒介的反射特性都是不同的,所以成像也不同,而这种差异在红外波反射方面会更加明显,比如说,一块屏幕在红外成像的画面里,就只有白花花的一片,连人脸都没了,攻击完全不可能得逞。
 
  看点02取款限额控制,严控风险 
 

  ATM刷脸取款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取款领域的一次创新性尝试,为降低安全风险,目前ATM刷脸取款系统限定用户每日取款累计不能超过3000元。
 
  限额控制一方面在风险发生时,可以将银行和客户的损失降低到可控范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针对刷脸取款系统攻击的成本,从源头上降低了风险。央视315节目中的换脸攻击,背后都是有专业技术团队支持。
 
  看点03增加手机号查询客户信息,取款更便捷 
 

 
  刷脸取款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客户身份信息标识,传统的取款方式中,银行卡是客户身份信息标识的重要手段,而在刷脸取款中,则需要通过其他方式。
 
  用户手输身份证号码是客户身份信息标识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身份证号较长,难以记忆,输入麻烦,特别是对于部分以字母结尾的身份证而言,输入起来更加困难。
 
  简化身份标识信息输入流程,刷脸取款项目组增加了通过手机号标识客户的功能,客户可以选择输入手机号进行身份认证,使取款更加便捷。
 
  2“人脸识别”的新商业意义
  2016年,人脸识别技术充斥着各个行业,如今真正落地的场景开始浮出水平。从一线的四家人脸识别技术厂商来看,虽各有侧重,但均具备完成“刷脸取款”的能力。
 
  国有大行在选定一家技术供应商之前,通常会让十多家供应商在各个地方分行进行长时间的测试(通常长达一年),确认技术的稳定性和效果可用之后,再让这十多家供应商进行集中技术比拼。
 
  与战争导致科技大幅进步的逻辑类似,在比拼过程中,技术因竞争而进步神速,各个解决方案也随着场景的挖掘而诞生。人脸识别这种前几年看似只能勉强考勤的技术,如今已经开始在众多行业中“挖土豆”。

客户走近ATM机,刷脸,输入身份证,取款一气呵成。

 
  懒得带钱,人们发明了银行卡;懒得带卡,人们发明了“刷脸取款”。
   “刷脸取款”与“无现金社会”一样,都是为了懒人而发明,但银行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而考虑,人脸识别技术通过交叉验证实实在在的提升了金融安全性,让用户的财产面对风险时更加安全。“刷脸取款”只是显现出来的一个点,线上交易、远程业务办理、手机客户端登陆等,都渗透了新技术的加持。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公安和机场,公安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一方面是缩短视频排查时间,加快破案;另一方面是减轻基层警察的工作量,让基层警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其它工作,缓解中国基层警察不足的情况。

  当然,这也是一个“点”,人脸识别的价值体现在将人脸作为数据入口,将辖区重点管控人员实时动向与历史轨迹掌握,结合“全城封锁”战法,实施“打”、“防”、“管”、“控”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巡逻,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及时”的智能化管理。

银川机场2016年启用的自助登机

  机场的“点”则在通关上,自2013年起,国内机场开始将人脸识别技术用在安检通关上,银川机场2016年开始启用人脸识别自助登机,百度2017年联合南航发布自助登机系统,将其用在南航自建的南阳机场上。
 
  实质上,除了安检通关与自助登机,机场还在黑名单布控、VIP识别、智慧航显等各方面应用下了大功夫,中国的安全程度在世界排名领先,都是这些行业一点点构筑起来。
 
  人脸识别的新商业价值,将以往看似随机、瞬间即逝无痕的人员行动,得以系统性地数字化并沉淀下来,通过一套算法模型整理后,会让客户了解自己所管辖的区域、了解顾客。从而能更灵活、更精准地调整优化管理行为、设备数量与工作人员分配。
  总之,人脸识别在新时期的黑科技,是让传统行业总体更聪明,更理解人,并在用户体验、安全、收益、效率多个维度进行提升。
当然,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在具体场景应用上还有不少技术细节优化的空间,总体还属于探索前进阶段。值得可信的是,智能化时代的大趋势洪流中,类似“刷脸取款”推动银行的黑科技,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场景、新方案的落地。

  • 文章

    47

  • 浏览

    5896

  • 获赞

    3792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相关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