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中国服务中国:102岁南开的“爱国底色”

2025-01-25 04:27:06admin

  中新社天津10月17日电 题:知中国服务中国:102岁南开的爱国底色“爱国底色”

  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10月17日,南开大学迎来了102岁“生日”。知中这座享誉海内外的国服国岁著名学府连日来用几场大型活动庆生。纪念化学学科创建100周年,南开回顾过去;举办天津论坛,爱国底色助力现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揭牌,知中开启未来。国服国岁

  南开大学由严修、南开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爱国底色肇始于1904年,知中成立于1919年。国服国岁建校之初,南开南开大学就定下了“文以治国、爱国底色理以强国、知中商以富国”的国服国岁办学理念。

  “吾人为新南开所抱定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早在1928年,张伯苓在主持制定的《南开大学发展方案》中就写下这样的话语;“勿志为达官贵人,而志为爱国志士,”校父严修对所有南开人的勉励穿越时间,犹在耳畔,知中国,服务中国,爱国成为南开的“底色”。

  1935年,在南开大学新学年“始业式”上,张伯苓校长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就是著名的“爱国三问”。自此,这样的开学仪式传承至今。

  “你是中国人吗?”“是!”“你爱中国吗?”“爱!”“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在南开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曹雪涛依然带领全体新生一起重温“爱国三问”。振聋发聩的问答警醒人心,让一代学子振奋。

  在南开大学学校主楼后广场上,安置着1997年南开重铸的校钟,凝重古朴,端严肃穆,校钟高1.937米,寓意南开人牢记1937年日寇侵华毁校的国耻、校耻。

  1937年,因为南开师生的抗日爱国行动触怒敌寇,南开校园遭到日军轮番轰炸,校园被毁,6500公斤重的校钟不知所踪。南开大学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第一所遭日寇毁掠并化为焦土的高等学府。学校被迫南迁,1938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三校风云际会,刚毅坚卓、弦歌不辍,谱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

  南开精神犹如火炬照亮黑夜。正如张伯苓校长所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坚毅的爱国精神穿越历史,一路传承。1946年,南开大学返津复校,抖落炮灰,重建于废墟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高等教育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7年9月,入选国家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且为36所A类高校之一。

  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南开大学终以优越的学术环境、严谨的科学训练方针以及崇尚务实的精神而名驰南北,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是其杰出代表。

  在南开大学周恩来总理雕像底座上铭刻着这句名言:“我是爱南开的”!作为南开大学第一期的学生,他曾说过:“我以后参加革命是有南开教育影响的。”他在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更是被国人熟知。

  在南开,大师级人物辈出,他们或从南开受教,或在南开教学,但共有的“南开品格”被世人敬仰。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的叶嘉莹先生,漂泊一生,定居南开,她坚持执教七十余载,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还捐出自己的财产设立“迦陵基金”,为中国古典诗词留下火种。中国农药化学奠基人和开拓者杨石先、李正名,著名诗人、翻译家穆旦……各领域杰出人物若群星璀璨。

  百余年来,南开系列学校秉承严范孙、张伯苓先生教育救国理念,筚路蓝缕,孜孜以求,由一所中学堂,发展为一个教育大家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经世致用之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上不可复制的“南开现象”。

  “纵观南开化学百年发展历程,爱国主义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线。百年来,南开化学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坚持为国育才,始终与国家前途命运同向而行。”在16日召开的南开大学化学学科创建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这样说。

  知中国服务中国,南开化学如此,南开大学如此。102岁南开,生日快乐。(完)

  • 文章

    966

  • 浏览

    57

  • 获赞

    6488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相关标签

热门推荐